宇宙飛船[前蘇聯宇宙飛船]

宇宙飛船(英語名為 space craft,spaceship ),是一種運送航天員、貨物到達太空並安全返回的一次性使用的太空飛行器。它能基本保證航天員在太空短期生活並進行一定的工作。俄羅斯和美國在過去幾十年來都已發射了多種型號的宇宙飛船,俄羅斯在前蘇聯時期發射了第一艘東方號飛船,後來又發射了上升號和聯盟號飛船。美國發射了水星號、雙子星座號、阿波羅號等載人飛船。

我國的宇宙飛船為神舟飛船系列,從神舟一號無人飛船開始到現在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,使中國成為繼美、俄之後,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,和成功發射載人飛船的國家。

東方號宇宙飛船 東方號宇宙飛船

東方1號宇宙飛船,它由乘員艙和設備艙及末級火箭組成,,。 ,直徑2.3米,重2.4噸,外側覆蓋有耐高溫材料,能承受再入大氣層時因摩擦產生的攝氏5000℃左右的高溫。乘員艙只能載一人,有三個艙口,一個是太空人出入艙口,另一個是與設備艙連線的艙口,再一個是返回時乘降落傘的艙口,太空人可通過舷窗觀察或拍攝艙外情景。太空人的座椅裝有彈射裝置,在發生意外事故時可緊急彈出脫險。同時在飛船下降到距離地面7000米的地方,太空人連同座椅一起彈出艙外,並張開降落傘下降,在達到4000米高度時,太空人與座椅分離,隻身乘降落傘返回地面。設備艙為頂錐圓筒形,長2.25米,重2.27噸,在飛船返回大氣層之前,與乘員分離,棄留太空成為無用之物。東方1號宇宙飛船打開了人類通往太空的道路。

上升號

宇宙飛船 宇宙飛船

上升號宇宙飛船重5.32噸,球形乘員艙直徑與東方號飛船大體相同,改進之處是提高了艙 體的密封性和可靠性。太空人在座艙內可以不穿太空衣,返回時不再採用彈射方式,而是隨乘員艙一起軟著陸。上升 1號載三名太空人,在太空飛行 24小時17分鐘;上升2號載兩名太空人,在太空飛行26小時2分鐘。

聯盟號

聯盟號飛船由 軌道艙、指令艙和設備艙三部分組成,總重量約6.5噸,全長約7米,太空人在軌道艙中工作和生活;設備艙呈圓柱形,長2.3米,直徑2.3米,重約2.6噸,裝有遙測、通信、能源、溫控等設備;指令艙呈鐘形,底部直徑3米,長約2.3米,重約2.8噸。飛船在返回大氣層之前,將軌道艙和設備艙拋掉,指令艙裝載著太空人返回地面。從聯盟10號飛船開始,前蘇聯的宇宙飛船轉到與空間站對接載人飛行,把載人航天活動推向了更高的階段。

載人飛船

前蘇聯的空間站上天以來,一直與聯盟號系列載人飛船和進步號系列貨運飛船一起,共同組成軌道聯合體執行載入航天飛行任務。

宇宙飛船“水星”飛船 宇宙飛船“水星”飛船

聯盟號 系列載人飛船已更換三代,作為空間站的載人工具。從聯盟10號開始,到1993年底共有30艘聯盟號,14艘聯盟T號,17艘聯盟TM號飛船載人到空間站上開展太空科學考察活動。第一代聯盟號,主要用於試驗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的交會,對接和機動飛行,為載人到空間站活動打下了堅實基礎;第二代聯盟T號,改進了座艙設施,提高了生命保障系統的可靠性和生活環境的舒適性;第三代聯盟TM號,又改進了會合,對接,通信,緊急救援和降落傘系統,增加了有效載荷。經過改進的聯盟TM號飛船總重7噸,長約7米,翼展10.6米,載3名太空人和250千克貨物最大改進是對接系統,可以在任何姿態下與和平號空間站對接,無需空間站做機動飛行和調整姿態。

進步號系列貨運飛船執行向空間站定期補給食品,貨物,燃料和儀器設備等任務。到1993年底,已發展兩代,共發射進步號42艘,進步M號20艘。它與空間站對接完成裝卸任務後即自行進入大氣層燒毀。這種飛船由儀器艙,燃料艙和貨艙組成,貨艙容積6.6立方米,可運送1.3噸貨物,燃料艙帶1噸燃料。它可自行飛行4天,與空間站對接飛行可達2個月。

相關詞條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